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综合要闻  > 正文

每日视讯:母亲节,想起妈妈的点点滴滴!

时间:2023-05-15 10:43:02     来源:大庆晚报

原标题:她没文化却有远见,用言传身教,教会儿子如何做人

母亲节,想起妈妈的点点滴滴!

核心提示:母亲节这天,已经退休的油田职工刘富文,格外地思念母亲。


(资料图)

虽然早已成家,有了自己的孩子,可在母亲的眼里,他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。

儿子感冒了,她急得团团转。花式宠爱儿子,又是冲蜂蜜水,又是蒸冰糖梨,还经常端来热水,给儿子泡脚。

儿子觉得这样不好,她生气地说:“我可是你妈啊……”

每年五月份,母亲都会走出家门,到处为儿子挖野菜,她觉得吃野菜对身体好。

他永远也忘不了,少年时,母亲把他“撵”出家门,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,从此改变了命运。更忘不了,母亲的言传身教,教会了他如何做人。

母亲去世两年多的时间里,每次碰到有老年人挖野菜,他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,顿时泪如泉涌……

熟悉场景

他为何泪如雨下?

5月14日,母亲节。

这天上午,家住让胡路区的刘富文,开车经过奔三村时,他远远地看到,有几位老年人正在荒地里挖野菜。

有位老大娘,个子不高,满头白发。她佝偻着身子,蹲在地上挖了一会儿,又直起腰来歇一下,很像自己的母亲。

母亲节这天,刘富文极度思念母亲。此时,看到这样的情景,他再也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。透过朦胧的泪水,他仿佛回到了小时候。

那时候,他整天缠着母亲,打也打不跑,踢也踢不走,寸步不离地围在母亲身旁。

“妈,我饿了!”

“妈,抱抱!”

“妈,我肚子疼!”

从小,刘富文就爱淘气、贪玩,没少挨母亲的打。

虽然被打被骂,受了不少“皮肉之苦”。但他深知,只有母亲最疼他、最爱他。

往年的这个时候,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,都会出去挖野菜,拿回来蘸酱吃,或者熬汤喝,说这样对身体好。接着,老人还反复地问儿子:“好吃吗?”

虽然刘富文觉得这些野菜有些苦,但他还是不停地点头说:“好吃、好吃。”

如今,母亲已经去世两年多,刘富文再也吃不到母亲挖的野菜了,这让他很伤心。关于母亲的一切,只能出现在照片和回忆里……

母亲的“撵”

让儿子改变了命运

今年63岁的刘富文,老家在山东省烟台市乡下农村。

18岁那年,刘富文通过了体检,但他却打起了退堂鼓,说什么也不想应征入伍。

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,但她坚信,当兵可以改变儿子的命运,更能锻炼儿子的意志。她坚持让儿子去当兵,并鼓励说:“参军多光荣啊!保家卫国是咱们每一名中国人都应该做的,所以你必须去。”

刘富文听了母亲的话语,感到深受鼓舞。

入伍时正值冬天,外面特别的冷,在去部队的路上,刘富文乘坐的是运输牛马的火车,车厢里没有椅子,连扶手也没有,他只能贴着车厢站着。

进入部队后,刘富文第一次站岗,当时外面零下三十多摄氏度,他只感觉双脚被冻得麻木,却不能随意挪动。此时,他想起了母亲、想起了温暖的家、想起在家里的美好时光。

后来,他才知道,参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家里每逢吃饭时,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在饭桌上多放一副碗筷,然后怔怔地坐在那里,像是在等儿子回家吃饭。

“是我把你撵走的,总觉得对不住你。自从你走后,我每天都是六神无主、寝食难安,像丢了魂儿似的。一听到外面有自行车声响,就以为你回来了,赶紧跑出去迎你。”

尽管军旅生涯很艰苦,但在军队大熔炉里,刘富文开阔了眼界、增长了见识,也磨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。

1986年,当了八年兵的刘富文从部队转业,被分配到采油一厂工作。

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到国企工作,对于刘富文来说,确实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对于他来说,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的正确选择。

耳顺之年

感受母亲花式宠爱

当年,刘富文经人介绍,认识了同样在油田工作的爱人,两人终于在大庆这座城市成家立业。

2003年,刘富文考虑到父母的年龄大了,就把父母接到了大庆生活。在自家的附近,为父母租了一套房子。

生活中,刘富文除了照顾父母,还经常陪父母住几天。他和母亲,总有聊不完的话,经常聊到半夜十二点多,话题主要是一些家长里短,和过去的一些事情。

在刘富文的心中,母亲非常擅长讲故事,能够把一些事情,讲得绘声绘色,他非常喜欢听。

虽然,刘富文早已为人父母,但母亲还是把他当成小孩子看待。

每逢刘富文感冒了,母亲都着急得不行。又是冲蜂蜜水,又是蒸冰糖梨、熬葱姜水,还给他捏脖子、锤背。

有一次,刘富文感觉不耐烦了,对母亲说:“妈,这能管用吗?我已经吃过药了!”

母亲说:“你懂什么?偏方治大病,快把它喝了!”无奈,他只好妥协。

临睡前,母亲又端来一盆热水,让他泡脚。

刘富文说: “妈啊,这可使不得,儿子怎能让您侍候呢?”他坚决不同意。

母亲生气地说:“快别说了,我可是你妈妈啊,跟妈妈客气啥?这里面放了艾蒿和花椒,多泡一会儿脚,解解乏,晚上睡个好觉。”。

那一刻,刘富文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原来,儿女再大,在父母面前,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。母亲用无私的母爱,为他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。

言传身教

教会他如何去做人

2021年3月份,92岁高龄的母亲因病去世。

母亲的离去,给了刘富文很大的打击。无数个夜里,他都从梦中醒来,一次又一次,泪水打湿了枕头。

他曾写过一段文字来怀念母亲,并向母亲致敬:

忘不了小时候的盛夏夜,我们都已进入梦乡,您却不停地摇着蒲扇,驱赶着蚊虫和闷热。更忘不了,寒风凛冽的严冬,天不亮就把炕烧得暖暖的。还把我们的棉衣棉裤,在炉火旁一遍一遍地烘烤……

尊前慈母在,浪子不觉寒。只要有您在身边,再冷的寒冬也温暖,再热的夏天也清爽,世上只有妈妈好!

敬爱的母亲,几十年来,每一次推开家门时,我总是激动地喊着: “妈,我回来了!”您总是亲切地应着,像是久别重逢一般,对我嘘寒问暖,关怀备至。您在厨房忙得团团转,做了一大桌子香喷喷的饭菜。有妈就有爱,有妈才有家呀!做您的儿子,我感觉何等的荣幸……

母亲经常教育刘富文,要多行善举,不作恶事,吃亏是福,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,山东发大水。有一户灾民到他家求助,母亲见了二话没说,把他们一家三口留在家里,吃住了半个多月。直到灾情缓解了,他们才千恩万谢地离开。

那时候,刘富文还没上学,他不明白,他和哥哥、姐姐,还有弟弟,为此经常要饿肚子,母亲为何要接济别人?

后来,他才明白了一切。母亲的善举,教会了他如何做人。

文/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韩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标签:

推荐文章